吳澤云是萬山礦產有限責任公司、萬山天業綠色科技有限公司和銅仁渝銅礦業公司董事長,也是銅仁市萬山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同時還是高級經濟師,優秀企業家,1956年6月出生的他,通過摸爬滾打,成為了萬山區工業企業的代表人物。創業過程中,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產業幫扶、資金幫扶、“千企幫干村”等方式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活動中去,充分展示了一個企業家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新形象。
1988年來,吳澤云積極響應并投身到改革開放中,帶著世代窮苦人奔富裕的迫切愿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認真實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艱苦創業,照章納稅,誠信經營,為自己和企業帶來了一連串的榮譽。目前,他的企業資產總額已近9000萬元,曾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省鄉鎮企業局、省環保局以及銅仁地區、萬山區兩級政府的表彰;他本人也被推進為貴州省第九屆政協委員,銅仁地區商會副會長,貴州省工商業聯合會汞行業商會會長,銅仁地區光彩事業協會常務理事等職務;曾多次獲得“全省先進經理(廠長)”、“貴州省鄉鎮企業先進經理”、“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抗擊凝凍先進個人”、“銅仁地區光彩事業優秀獎”等眾多榮譽稱號,并于2009年參加了“第十屆世界華商大會”。
“要想使困難群眾脫貧,產業幫扶是一項切實可行的有效辦法。解決一人就業,就可解決一家人的溫飽,摘去貧困的帽子。”吳澤云總是站在一個講政治講良知的高度,讓企業吸納困難群眾就業,并一直奉行這一信念。
高樓坪鄉趕場壩村村民姚瑞發是登記在冊的貧困戶,吳澤云主動上門,接收他到礦產公司就業,每月工資都在四干元以上,使他家摘去了貧困帽子。萬山鎮張家灣村民劉澤橋今年59歲,因獨女遠嫁,一個兒子癡呆,有限的承包士地又因政府規劃被征走,家庭十分困難,吳澤云就安排他到天業公司門衛上班,每月2400元的工資收入,讓他眉頭舒展,愁云散去,喜笑顏開。經統計,吳澤云創辦的三家實體公司共自動吸納困難群眾146人進廠打工,占職工總數的90%以上。此舉,既解決了貧困群眾的經濟困難,又緩解了地方政府脫貧攻戰壓力。
成功之后的吳澤云并沒有改變勤儉節約,吃苦耐勞和善良的特性,“我致富的機會是黨給的,是政府和鄉親們支持的,我和我的全家都不能忘本,要回報社會、國家”。吳澤云時刻不忘回報社會的使命,無論企業多么困難,都會抽出部分資金來幫扶群眾,體現了一個優秀企業家的為民情懷。
吳澤云回報社會,從公司在發展之初就開始的。那時他剛掙了一點錢,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來帶領鄉親致富或幫助困難群眾,從創業起到2004年之間,是他公司起步階段,也是最困難階段,他卻主動拿出了近40多萬元捐助鄉鄰鄉親,為他們買種子、耕牛、化肥、農藥,為他們的孩子提供學費,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此外,他還出錢出力扶持了一批有志創業的農民,如產業結構調整標兵熊永和、致富能手鄭貴康等,現在他們的事業都已經獲得了成功。
進入2004年后,公司得到了穩固發展,吳澤云回報社會的投入就更大了。2018年11月,我區大坪鄉蘇灣村為方便群眾農資進出,在修建一座橋時,因國家補助資金不夠,聯系部門便找到吳澤云求助。吳澤云并沒有因企業受國際國內大氣候影響,企業效益不好而推脫,而是站在另一個高度,想到若路橋不暢通,勢必會影響當地產業發展,老百姓就很難脫貧致富,于是便拿出兩萬元資金支持該村修橋,解了燃眉之急。2019年元月,為支持我區黃道鄉長坳、鎖溪兩村發展大蒜產業,經聯系部門協調,無償拿出4萬元支持兩村發展大蒜產業。高樓坪鄉趕場壩村是吳澤云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這里的困難群眾時時牽動著他的心,他經常與他們交談,誰家有困難都會主動幫助。2018年,他拿出18000元給村里面,幫扶困難群眾。據統計,除上述事例外,吳澤云先后拿出40余萬元無償支助貧困戶搞種植業、養植業;出資10萬余元使8個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2014年底,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吳澤云總經理向教育事業捐款10萬元;為改善鄉村公路、安裝自來水出資30多萬元;捐助15萬元支持新農村建設;在抗震救災、抗冰凍等公益事業中先后拿出50多萬元。十幾年來,涉及到災民重建、貧困學生上大學、支助貧困戶、教育事業、抗震救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累計拿出了200多萬回報社會。 現在公司每年從利潤中抽出10%的資金來回報社會已經成了不變的制度。
吳澤云每當站在自己公司的窗前,望著窗外那片土地和那條嶄新的高速公路,他不勝感慨:自己從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成長為一個企業家,回望走過的足跡,辛酸與堅強相伴,失敗與成功結緣;展望未來,自己的事業也從門前那條坑坑洼洼的“萬老公路”駛向了高速公路。
在全省開展的“干企幫千村”脫貧攻堅戰略行動中,萬山礦產公司是全區唯一一家參與的企業,并把高樓坪侗族鄉羊尾舟村作為礦產公司的扶貧聯糸點。為不辱使命,公司法人董事長吳澤云在企業百忙之中,多次抽出時間到聯糸點開展調研,共同研討發展路子。在走訪中得知村民梁倫海有養羊的想法,但因家庭困難拿不出錢時,吳澤云認為養羊既適合村情,又能幫助梁倫海脫貧致富,便于2017年元月無償拿出一萬元支持他養羊。經過三年繁殖,目前梁倫海存欄羊已發展到60多只,產值可達9萬余元。2017年春節臨近,為幫助困難群眾度一個幸福年,吳澤云在該村村支兩委的陪同下,走訪慰問了13戶貧困戶,每戶送去慰問金1000元,共計發放一萬三干元。2019年,省聯為動員各商協會參與到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行動中來,把全省十四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的劍河縣久仰鎮擺偉下村作為汞行業商會的聯糸點,吳澤云深入到劍河縣久仰鎮擺偉下村開展真情幫扶,動員汞行業會員企業捐款兩萬元,為該村49戶極貧戶送去棉動和床,受到當地群眾和政府好評。
“作為人大代表,感到榮光的同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不管有多難,我們都會一如繼往參與到黨的各項事業中來,去盡一份責任,擔一份擔當。”吳澤云說。